邕宁区抗旱保春耕:干群齐心解水困 万亩良田焕新绿

  工作服       |      2025-05-01 13:26:08

  自2024 年秋冬季以来,邕宁区遭遇历史罕见旱情,累计降雨量仅76.3毫米,较去年同期锐减63.4%,帽子岭2水库、百合水库、那忍水库等7座水库水位已降至死水位,9.97千公顷农田严重受旱,水稻秧苗焦渴、玉米叶片卷曲,DB电竞官网春耕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一场由党员干部带头、科技力量支撑、全民共同参与的抗旱大会战正如火如荼展开。

  邕宁区委、区政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构建“城区-镇-村”三级抗旱体系。邕宁区农业农村局统筹调配全区资源,紧急下拨抗旱资金,建立物资动态储备机制;各镇党委、镇政府组建工作专班,领导班子带头下沉一线,科学调度山塘水库水源协调错峰放水;各村成立抗旱突击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清淤疏浚、架设设备,累计下沉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

  百济镇红星村、那楼镇屯了村的抗旱攻坚战成为生动范例。4月11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黎宇带领技术团队两赴南宁市抗洪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紧急调运两台22千瓦大功率水泵,连续奋战8小时铺设千米输水管道,成功引那寨水库活水灌溉千亩良田。“水管接口三次崩脱,我们就三次跳进泥水里抢修!”黎宇满是泥渍的工作服映照着党员干部的担当。

  “全体上阵!今天必须把水送到田里!”4月10日清晨,屯了村黎堂生的号令响彻田野。这位水利老兵带领党员突击队打响抗旱攻坚战:市水利局紧急调拨两台大功率抽水机,30余名党员群众组成“人体传送带”,在烈日下铺设1.2公里输水管道。面对傍晚突发爆管,黎堂生带头冲进水柱抢修。经过18小时奋战,汩汩清流终于滋润了千亩干渴的良田。

邕宁区抗旱保春耕:干群齐心解水困 万亩良田焕新绿(图1)

邕宁区抗旱保春耕:干群齐心解水困 万亩良田焕新绿(图2)

  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科技成为制胜法宝。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水利部门利用无人机巡查渠道,精准定位渗漏点,修复水毁工程。

  新江镇的分级抽水工程令人赞叹。团阳村从那岳河分级抽水,将5公里外的河水输送到那别坡,200 余亩农田重焕生机;新江社区组建 “党员抗旱突击队”,采用“全面排查-分片包干-快速推进” 机制,调集30余台抽水泵,为留守老人、困难家庭抢插早稻。村民杨大叔握着村干部的手感慨:“要不是你们帮忙拉管抽水,我家秧苗都不知道该怎么种!”

邕宁区抗旱保春耕:干群齐心解水困 万亩良田焕新绿(图3)

  在这场旱情大考中,邕宁区涌现出无数动人场景:那楼镇那旺村发动群众自发抽水,两个电灌站满负荷运转,800 余亩农田喝上 “救命水”;中和镇创新“共享水泵”模式,15台大型抽水机在全镇巡回作业,无偿支援周边农户,同时组织自行打井取水的家禽养殖场给附近的群众提供抽水;蒲庙镇8个粮食示范点遭遇无水困境,邕宁区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力量维修电灌站2座,组织示范点水利勘察10余次,集中抽水50余次,并动员帮助群众蓄水插秧,4 月17日起,8个示范点陆续完成蓄水插秧。百济镇农田干裂,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因缺水生长迟缓,部分甚至面临绝收风险。面对困境百济镇组织党员、镇村干部、人大代表等人员100多名,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旱情,积极宣传抗旱措施,调集抽水设备,开展抗旱行动120多次,累计灌溉耕地面积6000多亩,为水稻、甘蔗等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水源保障。

邕宁区抗旱保春耕:干群齐心解水困 万亩良田焕新绿(图4)

邕宁区抗旱保春耕:干群齐心解水困 万亩良田焕新绿(图5)

  截至4月23日,全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55万元用于抽水、维修管护抽水设备、清淤渠道等,动员干部群众3万余人次,修复水利设施68处,启用抽水机约68台(统计抽水机出水口100mm以上),完成抗旱灌溉面积9.97千公顷。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曾经龟裂的田野上,早稻分蘖茁壮,玉米拔节生长,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们将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确保全年粮食稳产和农业大丰收”邕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农运赶的话语铿锵有力。

  从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到群众自发投工投劳,从传统人工抗旱到现代科技赋能,这场抗旱保耕战役不仅守护了万亩良田,更凝聚起“党群同心、其利断金”的强大力量。“抽水机的轰鸣声回荡在邕宁大地,这不仅是与旱魔抗争的钢铁意志,更是用初心使命谱写的抗旱壮歌。当秋收时节金色的稻浪再次翻滚,那些烈日下抢修的身影,那些彻夜值守的灯火,都会成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生动实践。”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们联系。